战“疫”|守护心灵心理小贴士
日期:2020-02-10  发布人:学生工作与就业处  浏览量:652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随着疫情的蔓延,当人们每天面对网络上的各种新闻报道、实时数据、救援信息,可能会让已经紧张的神经变得更加敏感。当面对影响到生命健康的大疫情时,我们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平常不一样的心理、行为反应,群众的心理跟着疫情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产生应激行为。

应激行为

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行为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面对此次疫情应激的心理行为反应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情绪方面:

出现了对这场疫情的无法控制的紧张、抑郁、担心、焦虑、恐惧,担心会不会被感染,甚至出现对传染来源、对政府、对干预措施的抱怨、愤怒、不理解;对疾病得不到控制感到无助、绝望;也可能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惹,对待家人、朋友没有耐心。

二、生理方面:

可能出现不自主心慌、胸闷,头痛,容易出汗,总是感觉心里不踏实、身体各种不舒服,容易疲倦、食欲下降、睡眠变差甚至出现血压升高、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

三、认知方面:

偏执、灾难化、反复沉思,可能出现对事物的注意力不集中,总觉得自己可能被感染,例如得了一个小感冒,那么可能会怀疑甚至夸大自己的病情,认为自己被感染。总之就是对身体各种感觉特别关注,并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觉得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危险并随时可能爆发、生命如此脆弱、难以相信他人和世界等。

四、行为方面:

在封闭的环境下,自由感被控制,可能会出现逃避、回避疫情信息或者场景,也或者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行为变的冲动、经常发脾气,敌对他人,不愿和他人进行交谈,甚至会有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疫情下我们出现的这些心理状况是正常的,那么我们如何去缓解这些使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心理状况呢?

心理预防小贴士

1.面对疫情,会有恐惧感是很自然的心理反应,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焦虑与恐惧,将你的恐惧与担心转变为对战疫情的祈祷与祝福,用正向思维看待事物。

2.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正规渠道去了解科学的防控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科学理性地应对。

3. 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

4. 关注信任的信息源,做能力范围内的帮助。相信官方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学会筛选信息,辨别信息的真实度,面对疫情保持积极正面的心态,相信国家一定能战胜此次疫情!

5.疫情期待在家少“刷”,在一定的空间里也要适当的运动。空闲时间可以读心理干预指导手册,看有趣的书籍,看和听减轻心理压力的视频和录音材料,转移对疫情的注意力。

6.配合相关部门的防疫工作,按照规定报告个人健康情况。

7.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8.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To-do清单,并执行它吧。

平日做一些自己喜欢有趣的事情会令自己开心,列出来,执行它。例如,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运动,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找出令你愉悦的事,与人聊天等等。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