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煦)
何煦,女,中共党员,讲师,现任政治与法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事务与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研究,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中级、北森BCC生涯教练、政工师、中级社工师等资格。参与市级教改课题“重庆市高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评价研究”1项,主持市级人文社科项目党建专项1项,参研校级课题2项,主持校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项目和党建专项各1项,参编教材《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用教材》、《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本,作为副主编完成思政专著2本,曾获2020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带领学生团队连续三届参加全国“学宪法讲宪法”重庆赛区决赛,个人获“优秀指导老师奖”;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应用型综合技能大赛简历挑战大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团队参加重庆201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优秀团队”荣誉称号。曾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重庆市人生规划大赛获事业规划组“三等奖”,合川区“人生规划大赛”获生活规划“二等奖”。工作至今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辅导员”、“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16余项。
一、案例简介
2019年11月,在校学生小林突然进行线上心理咨询的预约,学生表明自己当下存在轻生的想法,情况比较危急。作为辅导员,当即联系学生班级所在的学生干部,了解学生目前所在,并联系学校心理中心的老师,一同前往教学楼,在现场对该生的心理危机及时进行了有效干预。
(一)了解当事人基本情况
小林,女,在校生,父母均为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比较年幼。从小母亲对其关注较少,行为约束较严,认为女子读书无用,甚至不太想供养小林继续完成学业。辅导员根据小林在日常的生活中与同学相处中,发现该生喜欢独处,寡言少语、性格强势,有时候很自负,和寝室同学相处较好,身边有一定社会支持。但家庭中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存在对于弟弟的仇视,认为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与弟弟相比而言,太艰难、很辛苦,弟弟却得到了来自家庭中多数甚至全部的关爱,在她眼中也是偏爱。在家庭中,与父母交流较少,报喜不报忧,有任何日常困惑都不会与父母进行交流,愿意和自己的朋友倾诉。
(二)梳理危机发生经过
危机事件发生当晚,小林在课堂上突然情绪崩溃,不能自控。辅导员了解学生在教学楼,马上下课了。第一时间请学生干部以其他理由将该生留在教室内,随即和心理中心老师一起赶往教室。当见到该生时,学生情绪异常激动,大声在楼道宣泄自己的情绪,存在哭泣、咆哮的情况,后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情绪有所缓解。
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并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持续时间1小时左右。为防止学生情绪恶化,谈话内容从学生日常情况、家庭情况、近期学习等方面入手,通过了解学生毕业后打算、与同学日常相处情况等探查学生情绪心理倾向、未来发展目标、思维逻辑能力等。谈话过程中,小林出现间歇性大哭,几乎全身抽搐、大哭到无力,头靠在墙上,中心老师一直握着她手和轻拍她。通过谈话,小林基本宣泄了自己的情绪,也一再表达“自己不想这样”企图克制自己的大哭,但表示自己不受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后,情绪有一定缓解,在寝室同学和老师的陪伴下返回学生宿舍。
与小林谈话后,辅导员安排班级心理委员、学生骨干、同宿舍同学随时注意学生在宿舍期间的精神状态、行为特征,防范突发情况再次出现。并和小林沟通,表示自己就住在园区,有什么想聊的,随时可以找到辅导员老师,做她故事的倾听者。希望提供支持和陪伴,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缓解压力,也是便于了解学生情况,第一时间察觉异常并及时上报,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在返回寝室后,辅导员老师仅让小林同寝室的同学陪伴她进入寝室,其他人员就留步在了寝室楼栋的过道里。反复强调,同寝室同学将寝室里面的高风险物品如剪刀、水果刀等物品收齐给辅导员,同学们晚上入睡时要注意警醒一些,且寝室内成员轮流陪伴小林,不让其独处。
也随即与寝室同学了解小林在寝室的生活、睡眠、交友等周边信息,尽可能搜集相关信息,了解小林突发情况的源头。
在突发情况后,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联系,询问学生最近与家庭沟通情况、家中是否有突发事件、家长对学生最近状态了解情况等内容,并就学生情绪异常表现、学院针对性工作、可能原因分析向家长通报,进一步探查原因,告知家长学生存在自我伤害的风险,请求家长的配合,协商问题处理对策。取得家长的理解和对工作的配合,让其安排家人来到学校,和辅导员、心理中心老师一起面谈学生情况,并建议送医。希望家长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更多关心、对她照顾,也进一步交代家长在与小林同学相处中需注意的事项。
二、拟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一)分析原因
针对小林的这些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根源深远,且多种负性因素交织在一起。社会原因:家庭方面,父母给予关爱很少,弟弟带来的心理压力大;社交方面,不愿意交新朋友,比较自卑;负面生活事件方面,周边好朋友有自残行为和轻生的想法,经常通过交谈传递给了小林。心理原因:存在认知错误,认为自己不如弟弟,在家中自己是多余的;或者读书不好,就会低人一等;情绪方面,受抑郁、暴躁、痛苦等情绪困扰,不能自拔;人格方面,因为自卑而导致学生追求尽善尽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周边人的评价是“自负”。
(二)确定干预目标
经过初步了解,确定本次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应尽早送治,在送治之前,尽量避免受刺激,加重病情;由于是在校发病,却也是家庭疏于关心、负面情绪不断积累爆发所致,两者关系微妙,担心家长不理解,认为是学校的问题,及时沟通达成一致共识,维护学校利益也是危机干预中的一大目标。
(三)拟定干预方案
做好各方部署,全方位保护小林,避免病情加重;由于可能涉及精神病,必须通知家长来校,将学生送医治疗;尽早、及时上报,做好记录和备案;在送治前,根据相关知识给其做心理辅导,减轻焦虑情绪,缓解病情;设法保留处置危机和联系家长的过程性材料,各种事实证据;再发生情绪爆发或伤害行为时,立即送医。
(四)处置效果评估
小林最终在家长的陪伴下,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在学期末情况有所好转。经过一个寒假的休息、调整,基本情况稳定。能正常地学习和睡觉,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三、体会与总结
从本次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经验,希望能指导以后的工作。
心理学知识对辅导员及时有效地干预学生心理危机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辅导员平时可以多多学习和巩固心理学知识。
(一)尽早发现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多子女家庭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关爱,尤其是心理上,通过学生情绪状态,睡眠、饮食等多方信息做判断,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朋友圈、QQ状态等,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苗头。
(二)处理经验
1. 前期多收集信息。碰到出现情绪异常、行为异常的学生,要冷静地搜集各方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及时研判。
2. 及时沟通上报。及时向上汇报,得到指示,获得增援;及时通知家长,沟通学生情况,建立良好沟通关系;以问题学生为中心,真诚帮助学生;设法保留各种事实证据,避免不良家长推卸责任。
3. 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在要求家长来校配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经常会遇到家长因不能接受和承认孩子患重病事实而拒绝到校。应该要运用技巧邀请家长来校,如:要学生自己打电话要求,或者老师以学业理由邀请家长来校。
4. 换位思考,想之所想。换位思考,想家长之所想,打消家长的各种顾虑。家长往往担心学生的休学复学问题,医疗费用报销问题等,若能将相关政策告知,沟通时间将能被缩短,问题将得到快速解决。
政治与法律学院 何煦